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师范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江苏高考历年江苏师范大学的录取数据,包含江苏师范大学在江苏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江苏师范大学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师范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师范大学

1、2022年江苏历史(历史+不限)类考生要想上江苏师范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806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97人;

2、2022年江苏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类考生要想上江苏师范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1分,最低录取位次是6437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15人;

3、2022年江苏物理(物理+(化学或地理))类考生要想上江苏师范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6分,最低录取位次是4894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92人;

4、2021年江苏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要想上江苏师范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3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4315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356人;

5、2020年江苏文科类考生要想上江苏师范大学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8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111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59人;

二、江苏上江苏师范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江苏师范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28 515 28124 省政府
江苏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697 534 18060 省政府
江苏 2022 历史 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61 550 11250 省政府
江苏 2022 历史 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33 556 9221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358 484 122922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214 513 94145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1511 520 86706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215 541 64370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思想政治 本科 41 552 53014 省政府
江苏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92 556 48944 省政府

2、2021年江苏师范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30 521 28769 省政府
江苏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868 551 14396 省政府
江苏 2021 历史 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76 554 13207 省政府
江苏 2021 历史 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48 559 11285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356 433 143159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1316 527 58849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141 535 51182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思想政治 本科 27 536 50269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182 539 47564 省政府
江苏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57 545 42191 省政府

3、2020年江苏师范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江苏 2020 理科 - 本一 312 347 83058 省政府
江苏 2020 理科 - 本一 1438 363 47816 省政府
江苏 2020 文科 - 本一 30 343 19608 省政府
江苏 2020 文科 - 本一 659 358 11119 省政府
闽南科技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4年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山东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在江西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2024年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师范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与江苏师范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4年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江苏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江苏师范大学在陕西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江苏师范大学与广州美术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三、江苏师范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首任校长。1956年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以原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基础设立徐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该校并入我校。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2020年,学校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内地高校前50;列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大学第102位,“中国大学评价”第116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457亩,校舍面积93.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1亿元;图书馆藏书318万册。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59个本科招生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专任教师1688人,其中正高346人、副高63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62.3%,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43%。拥有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8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人,学历教育留学生53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二十余万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学校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建有国家级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6部,各类省级精品课程68门、精品教材和重点教材74部。承担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获“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47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现有6个省优势学科、12个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入榜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6个学科入榜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拥有国家“2011”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科技创新平台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44个。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3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1项(重大项目13项、重点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4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学校位列2021中国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排名第44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第72位。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内地高校Top100”。发表Science、Nature、PNAS等国际一流期刊论文22篇。2020年首次以第一单位、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部级科研奖励14项。20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拥有2个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智库,在“一带一路”研究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智库成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获首届“中国智库学术成果优秀报告奖”。学校注重政产学研合作,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致力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平台,建立和完善了以政产学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