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广东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每个地方过年习俗不一样,广东传统的过年习俗你都造吗?介绍一下广东各地不同的风俗,带你提前感受浓浓的年味。

春节又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广东春节风俗很多: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广东的春节,各地域的传统风俗也各不同,各具人情风韵,真可谓“各处乡村各处例”。

春节前夕办年货

对于很多广东家庭来说,新年往往都是从置办年货时就开始了。以煎炸类、糖类产品为主的传统年货在广东人心目中是相当重要的“意头”货,年糕、煎堆、油角、糖冬瓜、瓜子等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年糕,寓意步步高升,甜甜蜜蜜;煎堆、油角、蛋散等是香口的零食佳品;坚果、巧克力、曲奇饼干、小糖果有不少拥趸;葡萄酒、醋类、果汁类饮料、营养品近年来也越来越受欢迎。

置办桃花,桃花滚滚来

桃花,在广东人的心目中,寓意着“桃花运”、“大展宏(红)图(桃)”。因此在过年时,广东人的家中几乎都有一株桃花,更有围着桃花转三圈的习俗,未婚者希望借此新一年能有桃花运,成功找到另一半;而已婚者则希望新一年可以增强人缘,事业和生意能一展宏图。

吉祥如意好运来

大吉大利,是广东人过年最常见的祝福语。借此希望全家人明年一切顺利,利是滚滚来!因此在广东过年时,记得在家中摆放桔树,并挂上利是封或利是糖哦,利利是是好兆!

“谢灶”祈福求幸运

“谢灶”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俗称小年,传说灶君要在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灶君忙碌了一整年,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人们为了表示感谢,给他饯行,于是就有了中国人“谢灶”这一年俗,有些人把这一天当作新年之始。“谢灶”这一天,要准备斋菜、烧肉、鸡、桔子、糖果、茶、酒、金银衣纸、香烛等物品,据了解,拜灶君的时候先摆放贡品在灶君前方,点红烛拜三拜,敬酒敬茶,跟着说一些吉利的话等。

年廿八洗邋遢

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这最初是广府人的过年习俗,但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个广东,大家都有共识,这一天就是打扫卫生,清除一整年的灰尘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坏运气。

除夕夜,忙中取乐做年饭

年三十是除夕夜,“旧年”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按习俗,在这一天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全家都会欢聚一堂吃年夜饭,这也是所有家庭最看重的“团圆饭”。虽然越来越多的广东人选择在餐馆酒楼吃年夜饭,但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在家里吃,图的就是团圆的气氛。

为了置办年夜饭,许多家庭会一整天来准备。早上,去菜市场采购,鸡、鱼、肉必不可少,生菜、葱蒜等也是抢手货。下午,开炉,蒸年糕、萝卜糕、马蹄糕,炸蛋散,煎堆等,菜场买来的东西也会全准备好。傍晚,家庭成员全部到家,围坐桌前开吃,有些还会来几杯酒,碰杯、说吉利话,喜庆的气氛浓浓的。

广东人过年最讲究意头,因而年夜饭的菜单也是饱含着一家人对于新年的期待。饭桌上的最经典的菜式莫过于生菜猪脚和蒸鱼,寓意着生财就手,年年有余。在广东过年的你,可以在团团圆圆的大年三十晚上,也给自己和家人,准备一桌好意头的饭菜哦!

贴挥春

挥春,即春联。就是北方所说的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广东人喜欢在在楼梯的墙上贴一张“上下平安”的挥春;在大门上贴一个“福”字或者是一张财神的画像,或者是招财进宝、花开富贵等的立体图形挥春,在大门的楣和门的两边都贴上一幅对联,在房门上根据不同的人贴上不同的挥春,一般老人家的房间贴“龙马精神”、“身体健康”,年轻人的房间贴“万事如意”,小孩子的房间贴“学业进步”,书房贴上“心想事成”。

派利事红包

广东人称红包为“利事”,常说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过年期间,老人家会给晚辈红包,无论是年龄大小,已婚的人的会给未婚的人“利事”。给利事一般给两封,以示“好事成双”的意思。最早的利是跟钱无关的,它始于汉代,是一种类似于钱币一样的东西,拿来辟邪的吉祥物。后来老人家就用红线把它串起来,串一串,就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祟。现在改为年岁的岁,最初应是鬼鬼祟祟的“祟”,后来使用了铜钱,串一串铜钱。现在,大家是封一个红包,表示利市,也是压岁。

由于广东较早就发展了商品经济,老广东讲意头、祈求生意兴隆的心愿在广东的年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广东的红包不叫压岁钱,叫“利市”便源于此。此外,给没结婚的人派利是是极具岭南特色的做法,这一习俗据说最早传自香港。

年初二开年

广东人时兴初二、十六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所以要做得早,叫做抢头牙。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广东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年初三,“赤口”

广东人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为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部分客家地区称“穷鬼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则容易引起口角,老一辈的人会比较在意,所以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越来越多年轻人还是照常出门游玩。

年十五祈完灯吃汤圆/放花灯

元宵节的广东吃的是汤圆,各个公园都会举办灯会展。广东人在这一天里要逛花灯。此外,农村里,旧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祖祠里,表示向祖宗报到。

广东过年风俗,广东春节过年有哪些习俗

广东省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广东省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广东春节习俗 广东过年春节的习俗

广东春节习俗,广东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