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钦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来源:新高考网

我国民间流传的谚语,比如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等等耳熟能详的的谚语,无不传承我们过年习俗。

相对于全国,钦州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扫房梁,大扫除,做年糕.....记得理头发哦

年前要备很多肉、菜、干货等,包粽、煎堆是家家必备的。除了正餐,零食也要充足,各种瓜子干果、糖果果冻、橘子苹果,除了祭祖、还要送礼、自己吃。

过年要穿新衣服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尤其是孩子们,无论何时,一身美美的衣服都是新年伊始最好的犒赏。

大扫除

年三十晚前,把屋里屋外扫得一尘不染。

贴对联

齐上阵,贴门神、对联、利市,记得换炉沙。

拜神

腊月二十七起要还福拜神,“祭祖公”、“祭土地公”、“祭庙”,年三十晚更要汤鸡宰鸭杀鹅,同样“祭祖公”、“祭土地公”、“祭庙”。

守岁

年三十晚全家团圆饭,饭后洗白白,换上新衣服,等长辈发红包。然后看春晚、看大戏。12点要在家里守岁,烧迎新年炮、烟花。整夜亮灯,彻夜不关。

拜年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恭喜发财...”。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特别注意的是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也不能洗澡、洗头,初一至十五不能理发。大年初一的早餐有吃汤圆、或者吃素的,都根据自己祖宗定下的习惯。

新年开始后,要说吉利话,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和筷子,要讲一声“有利、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快乐”等。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舞狮舞龙

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

初三出赤口

大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为防招惹口舌是非,一般不出外向亲友拜年,所以初三的早上要点3-4个“赤口”炮(禁口),以化解口舌。

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垃圾,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

添丁点灯

初十,家有新丁都做点灯(跑马灯/长命灯)仪式,这样新丁才能被载入族谱,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完整的礼俗包括请灯、迎灯、开灯、结灯等活动。在农耕时代,男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尤为重要,男丁的数量决定了农耕家庭劳动力的大小,因此,添丁是一大喜事,必定要以隆重的形式来庆祝。点灯这一祈求人丁兴旺的祝贺仪式随着家族的发展,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闹元宵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亮灯、赏灯,然后全家一起去赏花灯。

同时,正月十五或者十六各家祈福拜神,祈求来年全家身体健康、福气多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