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经典优秀家规家训内容三篇

|来源:新高考网

1篇

第一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

应试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教育孩子经典优秀家规家训内容三篇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第二句: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的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句: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与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人物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2篇

家庭是国家的缩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士大夫的生活信条。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许多已成经典。比如,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世民的《诫皇属》、包拯的《包拯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袁采的《袁氏示范》、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

关于孝仁礼义

在我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司马迁最终能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离不开其父司马谈的家训和价值观,即对“孝之大者”的理解。

司马谈学富五车,他的才学也赢得了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官职: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死后的400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若作为一名太史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必会惶惧不安。为此,他非常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于是,在临死的时候,司马谈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他说:“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有了这样的家训,司马迁终不辱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部家训,被历代推崇,甚至被?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这就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它反复被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颜氏家训》中,今人最为熟悉的就是那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实际上,该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文章,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且意义深远。

如它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儒家经典为主,也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

书中许多名句至今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至今读来仍会觉得很有意义。

与《颜氏家训》齐名的是袁采的《袁氏世范》。该书是很多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被历代士大夫推崇,并将其奉为至宝。

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的袁采,官至监登闻鼓院,其职责是管理信访接待之事,其人为官刚正。

袁采属于才德并佳之辈,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来践行伦理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并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家庭教育的特色

自古以来,家训、家风的话题就是每个家庭绕不开的永恒主题。制订家训或家规既是古代家庭教育的特色,又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显著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影响和教诲的结果。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相当重视,虽然他贵为朝廷的要臣,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官二代”。他教育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写信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如何做一个君子,曾国藩教育儿子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读书与做人,实质是相容并包的。通观曾国藩的一生,其言传身教对于曾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扎实基础,值得今人借鉴。

在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父子宰相家训》辑中,记录了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人所著的《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这父子二人所著的家训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成效的家训经典,是修身齐家的典范,传诵不息。这些家训至今读来仍觉受益匪浅,以至于中纪委的网站也出现“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名句。为官清正,心系百姓,淡泊致远,克己清廉,乃是当代为官从政者的榜样。

可以这样说,这些源远流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既是家庭教育的范本,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因而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得以千载流传。

3篇

孔子:训子鲤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

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司马谈:命子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

然而作为一名太史令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不安,因此临终时边哭边嘱咐儿子司马迁,希望它能子承父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韩愈家训

1、有人问我尘世事,摆手摇头说不知。

2、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

3、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4、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5、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6、宁可采深山之茶,莫去饮花街之酒。

7、大丈夫成家容易,七君子立志不难。

8、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

从这几句家训格言中,不难看出韩愈正直坦诚的个性,以及对待人生是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要告诫后代的。

纪晓岚家训

四戒: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侈华丽, 四戒骄傲。

四宜:一宜:勤奋读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普爱众生;四宜:小心饮食。

纪晓岚还有一封《训大儿》的家信,受到后人的推崇。

在信中教育儿子要谨慎交友,三思后行。懂得辨别君子与小人,要多交正直有用的人。

陆游家训

(1).关于家风家规家训的名言集锦

1、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2、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3、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4、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5、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查看更多

(2).关于家风家规家训征文1000字

家风家规家训征文篇【一】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查看更多

(3).关于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篇【一】妈妈常常教育我:“诚信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诚信。”对于我来说,诚信就是一轮太阳,要是没有了诚信,就等于地球没有了太阳,整天生活在黑暗里,得不到光明,也得不到温暖。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将妈妈心爱的大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张张地冲进自己的房间,心想:惨啦,妈妈回来一定大发雷霆,我的屁股一定得开花。不一会儿,弟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看到破碎的...查看更多

(4).关于小学生家规家训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

小学生家规家训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一)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每个家,都有自己家训、家规、家风,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风特点是“勤学孝悌乐助人”,从字面上看,或许跟多数家庭的家风没有区别,但家风的传承,更多的是家族之人的言传身教。关于家风中的勤学,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乌...查看更多

(5).2019年最新家风家规家训征文精选

家风家规家训征文篇【一】曾经央视记者做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他们在大江南北,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会问“您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人回答当然也是千差万别的。看着这项调查,我也开始自问自己,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去问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诉了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奶奶给我讲了个她们时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时候,由于社会正处于贫穷时期,食物极度匮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查看更多

(6).家风家规家训征文700字

例文一:家风家规家训征文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没有法治,天下就会大乱;一个家庭中,没有规矩,人就会无所事事。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每一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人类社会才会和谐共处。国家要有法治,有权威,那得靠人们的信任,可谓“民无信不立”呀!如果人民都对国家缺乏信任,那国家就不会富强。因此,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的家规。现在这社会上,没有很多诚信的人。有些黑心...查看更多

(7).家风家规家训征文600字精选

篇一:家风家规家训征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家庭的作用、组成、教育、风气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家庭这个小集体具有的亲情联系和生养、教育子女的功能,却始终没有变化。也正因如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就不会对子女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就不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就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稳定。...查看更多

(8).中小学生家风家规家训征文【优秀】

篇一:家风家规家训征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每个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我们家的家风和家规虽然很简单普通,但是这其中会让我受益匪浅。爸爸妈妈告诉我,从小就要做一个不能浪费的人;做人要善良、诚实;做事不能昧良心、伤天害理。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随便浪费每一粒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一直都默默记在心里,我...查看更多

(9).家风家规家训征文【学生篇】

良好的家风家规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家规因背景各异,也各有不同,但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下面是新高考网整理提供的家风家规家训征文,欢迎阅读参考! 范文一:家风家规家训征文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规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可能成为家风家规的载体,从而在生活点点滴滴中影响着...查看更多

(10).家规家训格言警句200句

1、内断于心,自为主持。2、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3、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5、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10、越自尊大,...查看更多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为此他专门给子孙写了一段的家训。

他告诉后代:孩子的品行应从娃娃抓起,有了好的道德操守,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真正服务社会,而教育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陆游认为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要广交益友。